1)第一百三十八章 文学的魅力_郭大炮的文娱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这段有点水哈,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将这些句子摘抄出来让一些读者看一下。笔%趣%阁qu

  在郭大路的记忆之中,异世界的这篇《我与地坛》是作者在母亲病逝后才写出的一篇散文。

  文章中既有对生命与命运的思考,也有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

  而在郭大路这个世界,残疾作家铁生的母亲却在铁生去世后,还好好的活着。

  “好好的活着”或许描述不太对,但起码是活的好好的。

  郭大路在抄写这篇著名散文的时候,自然不会傻到将原文整个抄袭。

  在关于“母亲”的语句里,他已经做了适当的修改,通篇文章里,不会再有“母亲”已经去世的信息流露。

  已经获得了一整个世界知识的郭大路,其见识乃至于眼光,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人,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提高,便是在文学修养上也能体现出来。

  要是按照郭大路以往的文学水准,想要对《我与地坛》这样的文章动手术,那绝对是力有未逮,难以做到。

  但对于凝结了一个世界知识的郭大路来说,这已经并非是一件不能办到的事情。

  修改之后,原文的意思不变,甚至还能稍稍增色,那对于删改者而言,便是最大的褒奖。

  本来购买铁生文集的读者们大多数都是因为同情这位作家而掏的腰包,而并没有对他的文章抱有多大的希望。

  可是在文集到手之后,单单是郭大路所做的序言,就给了他们一个惊喜。

  在购买文集的大多数消费者,其实年龄都不大,有些人之所以买书,最大的原因还是与郭大路有关。

  连他们视为天才作家的郭大路都佩服万分的作家,而郭大路又亲自为他作序的文集,对于这部作品,这些郭大路的粉丝自然没有放过的道理。

  这些读者因为年龄的原因,大多数都还很难沉下心来阅读稍微带点深度的文章,但郭大路所作的这篇《我与地坛》却让他们首次有了阅读传统文学的兴趣。

  这篇文章里幽美的语句,深邃的情感,流畅的叙述方式,吸引的他们在阅读之时,眼睛片刻都舍不得离开,直到将整篇散文看完之后,他们才真的松了一口气。

  通过这篇文章,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传统文学那种语句精炼,叙述流畅的美感。

  有人说文无第一,因为同一篇文章,对于不同人的来说,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即便看法再不同,对于文章本身的好坏他们还是能够分得清的。

  这篇散文,就算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少女,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强烈情感与哲学思考,连阅读量不多的孩子,也能朦朦胧胧的感到这篇散文很好,至于好在哪里,他们可能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好。

  就好比吃了一顿好饭,但真要描述出到底好在哪里,一般人还真的难以描述出来。

  那只是一种感

  请收藏:https://m.lewen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