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九章 福建战事起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人,排水量更是一般明军小型战船的数倍。

  明政府也有官员登上了郑芝龙的战船,并将其武备记载了下来:“阅其战舰,坚原如铁城,每船可安置大铳二十四位。”按上述史料记载,郑芝龙战船的双层甲板均装备带有环栓能够拖动的火炮,其一艘战船上就配备了二十四门红夷大炮,而当时明军的战船上至多也只有六到八门,郑芝龙战船上的大型火炮数量是明军的三倍以上,这使得明军水师在面对郑芝龙的舰队时很难有抵抗的能力。

  此时中间一艘洋船的望楼上站着一位身姿挺拔的年轻人,只见他身着没有着色的明军制式棉甲,未戴头盔,后面站着几个跟他年纪相仿的大汉,也穿着跟他一样的白色棉甲,只是带着钵胄盔。此人正是郑芝龙,今年二十三岁,郑芝龙小名一官,父郑士表。万历三十二年,出生在福建南安石井一个小官吏家庭,郑一官十七岁时,因家庭生计艰难,偕其弟赴香山澳依舅父黄程,他在马尼拉学会了葡萄牙语和卢西塔语,天启初年郑芝龙来到日本平户藩,依附于当时平户藩的华人富商李旦的门下,初时担任翻译等工作,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李旦信任,天启五年身为日本长崎、平户侨领的李旦向宋克长官请领了出航许可证,在七月从大员启程回到平户,但一个多月后,就在平户去世了。没有妻室子女的李旦死后,他在台湾的产业和事业都赠给了郑芝龙。由此开启了郑芝龙称霸东海的大门。

  郑芝龙虽然年轻,可是他招募饥民,劫富济贫,从不杀害贫苦人民,遇到富人一般只抢劫财物也不害人性命,很快他就以台湾西部和北部的几个临时居民点为根据地,在饥民中募兵,至天启七年初已经有兵两万余人,这些人痛恨官府无道,而郑芝龙给他们银子给他们土地,他们感恩戴德,都称呼郑芝龙为郑王,他们随着郑芝龙攻掠沿海,士气高涨无往不胜。打的福建的官军没有还手之力。

  此时郑芝龙手上拿着一副佛郎机人制造的千里镜,窥探着铜山的动静,此次攻击铜山是为了围点打援,将福建总兵俞咨皋的兵马尽数歼灭。他带来了大洋船十艘,每船能放红夷大炮二十四门,兵四百余人。又有鸟船三十余艘,每船炮十二门,兵一百二十人。还带来了几艘用来抢滩登陆运兵的乌尾船,乌尾船造价高昂,船身皆用铁栗木组成,铁栗木坚固无比,船身用木料厚度极厚,船首镶铁,蒙上生牛皮,可以直接扛住火炮的轰打。乌尾船虽然笨重不利于远程交战,可是近战可是一等一的好船。郑芝龙时常用它来进行接舷战,士兵带上弓箭和日本铁炮近距离攻击敌船,射杀甲板上的人员,必要时候可以用船首直接撞击对方。确实是

  请收藏:https://m.lewen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