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2章 秦王_晚明之我若为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力且忠心的藩王外派,毕竟等他处置好国内的事,必然要谋划海外。

  相比于外姓人,这些藩王相对来说肯定比外人好些,就如同当年蒙古帝国在欧亚大陆的诸多汗国一样,他老朱家肯定也可以。

  唉,只是啊,这些藩王实在令他太失望,只打了一巴掌就合起伙来谋反了。

  “不过皇爷倒是也不用担心,九边重镇历来都是咱大明的中流砥柱,这两年陛下又是加派钱粮,又是敦促各地边镇勤加练兵,如今九边不仅有原来的兵马,还充入秦兵和天雄军的十万人,想来建虏肯定占不了便宜。

  只是卢总督竟然想择机出关与建虏野战,依老奴拙见,恐怕有些草率。”王承恩道。

  大明自历经萨尔浒之战、浑河之战后,在精锐尽失的情况下,已经转入完全防守的策略,这其中有兵力上的问题,也有心理上的问题。

  建虏也好,蒙古人也罢,都是及其擅长野战的蛮夷,萨尔浒、浑河大战的惨烈,已经将朝廷里大多数官员的敢战之心磨没了。

  大多数官员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以至于十几年来,只闻建虏犯边,边军则龟缩在城防之后被动挨打。

  王承恩毕竟不是崇祯皇帝,局限于旧有的观念里无可厚非,崇祯皇帝倒是也不生气。

  “你是觉得出关草率,还是觉得这封奏疏写的草率?”崇祯皇帝轻笑了一下道。

  其实这个消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并不感到很意外,毕竟锦衣卫两个多月前就已经将此事查出了端倪。

  他刚才之所以选择先看卢象升的信就是想印证这一点。

  至于草率不草率,王承恩不懂军事很难理解,崇祯皇帝也好,卢象升、孙传庭也罢,秦兵和天雄军本就是为了建虏而组建,而崇祯皇帝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两年了。

  “唉,老奴只是觉得,此事倘若让朝臣们知道了,恐怕又要生出许多事端。”王承恩见崇祯皇帝并不因此生气,便改口道。

  “放心,卢爱卿才没你想的那么笨,给通政司的奏疏岂能这么写?”崇祯皇帝鄙视道。

  之所以将择机出关的事专门写到这封密信里,本来就是卢象升专门给崇祯皇帝看的,否则擅自出关就算仗打赢了,也会被群臣攻讦。

  卢象升临行前,崇祯皇帝就曾交代过,给了卢象升便宜行事之权。

  何为便宜行事,简单说来就是又便宜就去占,只要于战局有利,皆可先斩后奏。

  崇祯皇帝说完,便将孙传庭的奏疏也打开,与他预想的一样,奏疏中写的是关于秦王谋反的事。

  根据崇祯皇帝的旨意,秦王的兵马刚出西安没多久,孙传庭便率领整整五万大军将其重重包围。

  之所以出动了如此多的兵力,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崇祯皇帝的命令是,不可使秦王的一兵一卒出陕西。

  陕西的鼠疫还在蔓延,

  请收藏:https://m.lewen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