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零七章 出使辽国_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阴雨天气复发了,要在家养病!

  真是岂有此理!

  韩琦又要管着修山陵的事,又要把突然又故态复萌的赵曙劝去上朝,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让人去把已经出发好些天的王雱逮回来出出主意。

  好在王雱虽跑了,还有个皇孙在。这小孩也机灵,知晓赵曙的情况后马上寸步不离地守候在左右。

  韩琦观赵顼行止,觉得若不是生在帝王家将来肯定是个能当大用的少年郎。趁着讨论种种封号的机会,韩琦提出顺便把太子也立了。

  众人对此自然不会有意见。

  有太子监国一年作为过渡,皇位更迭的影响已降到最小。要不是赵曙的几次推让,甚至可以说平稳得毫无波澜!

  准太子赵顼倒是很遗憾,太子不太子的他其实不太在意,就是没能和王雱一起出使辽国让他不太开心。他也想跟王雱去看看那燕云十六州,将来把它打回来的时候也好到陵前告慰皇祖父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这时候王雱已经行到了大宋边境。

  官家驾崩时还没出元宵,辽国的正旦使还在洛阳,正巧和王雱他们一起回去。王雱这几年和崇文院所有人都混得挺熟,想学什么都拉着别人学,契丹话也懂一点,路上时不时与辽国使者聊几句。

  得知王雱当初还和女真的完颜劾里鉢比试,辽国使者顿时对王雱刮目相看,只可惜还在国丧期间,他们不能拉着王雱打猎和喝酒。

  过了镇定府,他们就到了辽国的南京道。

  南京道就是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辽国的南京析津府,地理上就是后世的北京。眼下的析津府却是隶属于辽国,早就与大宋无关。

  使团在析津府住了一宿,第二日看着外面笼着蒙蒙薄雾的街道,范纯仁不由与王雱感慨:“昨儿看到街上许多人仍是汉儿打扮,只是口音不一,大多夹着些契丹话。再过几十年的话,可能他们连汉话都不会说了。”

  王雱没吭声。只要不起战乱,百姓自然能休养生息,不会去管上头管着他们的到底是谁。他说道:“既然还不急着走,我们出去看看。”

  范纯仁想了想,看看又不会出什么岔子,便应了下来,与王雱一起走出落脚处。王雱从这条街走到那条街,但凡遇上个人都上去聊聊,彼此都不是标准的官话或者契丹话,聊起来竟也不算磕绊!

  若不是出城太耽误时间,王雱还想去城外走一圈。不过在城里看看,大致也能让王雱推断出析津府这边的经济情况和相关政策。既然统治者是契丹族,还有众多草原部族分治各方,生活在燕云十六州的汉人自然是等同于在夹缝中生存。

  好在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只要给一块地,一间茅屋,他们就能熬过一年又一年。而且析津府临近宋辽边境,离两国互市的榷场很近,商品贸易还算繁荣,日子倒还过得去。

  只可惜自从枢密使耶律乙辛被封为赵王之后,辽道宗耶律洪基就沉迷打猎,不理政务,朝中诸事多由耶律乙辛裁决。耶律乙辛独揽朝纲,底下的人都要想方设法讨好他,各地有珍稀或美人都被搜罗上去先给耶律乙辛,还把各种重赋种役压到汉人头上。

  总之,只要上面出一个贪婪的人,普通百姓的日子永远最不好过。

  范纯仁原本看王雱这里聊聊那里聊聊还摸不着头脑,等回去后听王雱给他分析了一路上得来的消息,甚至还根据城中米粮价格和沿途耕地情况估算出辽国的粮食情况,范纯仁才恍然明白王雱为什么要走这一趟。

  要是让王雱把辽国境内全走一遍,这小子怕是连辽国有几个兵都能数清楚!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看着辽辽):本来想慢慢来,现在想想还是快点搞你才行……

  更新了!

  以我精妙绝伦的数学水平,现在应该还有十五章完结(含番外)!

  下篇可能会开《闲唐》,可能会开《重生》,可能会开《就算送我一个明媚的春天》,毕竟每篇都是一个字都没写!(不

  请收藏:https://m.lewen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