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七章 军事地理_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择放弃外放机会留在京中就近奉养父母。苏辙听王雱提起兄长和好友,也点头说:“若是有他们在,一定会更热闹。”

  其他人都很赞同,看王雱和苏轼他们互坑是极大的乐趣啊!

  此时此刻,苏轼已到了凤翔府。凤翔府,离开封很远,离他的家乡也很远,他带着王弗,一路行至凤翔,感觉自己已毗邻西夏与吐蕃,触摸着大宋西境的边界。

  苏轼和王弗说道:“凤翔是个好地方啊,来时元泽和我说这边养的鸡,肉质鲜嫩,味道极好,可以试试一种叫葫芦鸡的做法。而且这儿还很适合养猪,据说可能是因为水土问题,这边的肘子特别香!”

  王弗觉得自从遇上王小状元之后,苏轼就绕不过养猪这事儿了。

  ……

  这一年的春闱依然热热闹闹地展开,王安石在这次科举也有个差遣,叫详定官。殿试有三轮审核,一轮是初审,一轮是复审,最后交由详定官核定名次。

  春闱这段时间王安石都老老实实闭门谢客,不与年轻士子们往来。对于科举,王安石的想法也是很多的,他认为现在的科举模式有挺大的缺陷,正逢春闱,和王雱关起书房门说话时免不了多聊几句。

  王雱也觉得很有缺陷,只分文武,不分文理,真是岂有此理。理科生怎么能没有姓名!

  不过,直接拿科举开刀动静太大,得一步一步来,科举保证公正性即可。改革考虑先从岗前培训开始,考是让你考上,具体授什么官得经过另外的考核。改官时考核也可以更有针对性,你想转什么岗位,先把对应的工作范围了解清楚、对应的参考资料学习过关,再来谈改官。

  毕竟,即使是当个知县,那也能掌万人生死,不得不慎重!

  这些东西,范仲淹和韩琦他们这几年都有慢慢塞一点在选官制度里,一年一年地填充和细化。除了王雱暗搓搓给师弟们增加难度时被人围堵了一波、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之外,根本没几个人反应过来。

  王安石大致也知晓王雱闹腾的那些事,如今回头看看,选官制度似乎真的无声无息地完成了一次变革。

  父子俩最后的意见就统一了,科举不过是一块敲门砖,要改,也只需要把它改得更公平、更全面。

  王安石把王雱赶走,自己坐灯下对着自己的“改革方略”修修改改。他曾给官家上万言书,官家并没有答复,所以即便是在三司这个财政部门上班他也干得不太舒心。

  但,儿子说得对,只要有心,多少总能做点。做出成效了,自然会上下一心,共同推行新法。

  王安石修改完他的改革方略,又拿出本厚本子,开始写他的日记,日记的开头一般是这样的:“今日与吾儿谈话……吾儿聪慧过人,想法独特……”

  时不时还会有这样的内容:“韩稚圭不知为何对吾儿

  请收藏:https://m.lewen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