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得诸葛刘备惊疑_汉室可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抓住张嗣的手,急问道:“诸葛玄孤身前来,亦或带有家眷?家眷有何人?”

  孙嵩和张嗣目瞪口呆。

  刘备丝毫不觉,继续追问:“家眷中可有其侄?”

  张嗣结结巴巴地道:“有一少年,约莫十七八岁,名唤诸葛瑾,是诸葛玄亡兄诸葛珪之子。”

  刘备追问:“还有何人?”

  张嗣道:“诸葛玄之妻,其子女二人……”

  刘备打断他道:“可还有诸葛珪子女?”

  张嗣苦苦思索道:“似乎还有两女一男,两女十四五岁,一男十一二岁。名字不知。”

  刘备道:“汝速去请诸葛玄过来相见。”

  张嗣满头雾水地被刘备打发走了,孙嵩试探着问道:“明公是又发现大才了?”孙嵩虽然与刘备接触时间不长,但对这个上官对人才的重视甚至痴迷是相当清楚了。

  刘备坐回座席,脸色复杂,道:“或许是。”

  孙嵩见他不想多说,也便知趣不问,但对即将被请来的诸葛玄充满好奇。

  诸葛玄,这个人没听说过。不过他兄长诸葛珪倒是有所耳闻,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那时孙嵩已经离任豫州刺史,居住在家乡安丘,安丘距离泰山郡治所奉高不算太远,郡丞乃朝廷任命的六百石之官,为郡守之副,地位较高,故孙嵩听说过诸葛珪。诸葛珪似乎是前几年去世的。

  诸葛玄很快来到。张嗣向其介绍刘备和孙嵩。诸葛玄上前拜见。

  刘备伸手将他扶起,亲自引入座席。经过这一会等候时间,刘备已恢复平静,至少脸上看不出来什么了。寒暄过后,刘备因问诸葛玄由来。

  诸葛玄年龄在三十五六岁,长相清俊,富有风仪,他叙称自己原为北军中候刘表属吏,公元一八八年兄长诸葛珪病逝于泰山郡,诸葛玄遂辞别刘表赴泰山照料诸葛珪后事,之后回到琅琊阳都老家照顾抚养诸葛珪遗孀及子女,至今四年。现在诸葛珪长子诸葛瑾年已十九,质朴厚重,两女一个十六、一个十四,贤惠知书,幼子诸葛亮年十二,聪慧过人,兄长后继有人。

  刘备叹道:“卿可谓兄良弟悌、仁厚无双也!”

  诸葛玄放弃在刘表身边的大好机会,埋头在家乡照顾兄长子女,再看刘表这几年的发展,担任荆州牧,牧守一方,若诸葛玄一直留在刘表身边,地位不会低于蒯良、蒯越、蔡瑁等人。诸葛玄牺牲不小。

  刘备又召见诸葛瑾、诸葛亮。诸葛瑾脸庞容长,肤色略黑,浓眉大眼,一脸忠厚,话语质朴诚恳,让人信赖。诸葛亮年方十二,但身材已然不矮,长眉入鬓,面如冠玉,举止有度,风度翩翩,要是不知道他年龄,几乎认为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诸葛亮面对刘备,毫不怯场,比诸葛玄和诸葛瑾还要自然,而且还敢于向刘备献计,首先先吓唬刘备,道:“刘公今据青州,虎视西方,看似雄豪,其实危如累卵。”

  刘备饶有兴趣地配合他,问道:“有何危险?”

  诸葛亮声音稚嫩清亮,道:“青州地处海隅,若有敌人驻兵于泰山、琅琊,则青州将被锁于笼中,局促难出,此一险;青州地狭人少,又近山海,不产粮食,而刘公穷兵黩武,耗竭民力,久而久之,百姓逃亡,此二险;青州豪强大姓众多,而刘公大加诛戮,大姓表面恭顺,心中怀恨,叛乱必生,此三险。有此三险,青州怎能得安?”

  刘备脸色渐渐郑重起来,盛名之下无虚士,自己原来还担心诸葛亮没有跟诸葛玄走南闯北、没有经过襄阳耕读,会难以成长到日后的高度,没想到他年纪这么小,就有这样的见识!虽说也有可能是诸葛玄、诸葛瑾日常谈论被他听到,但能如此有条理地说出来,显然是理解其中意思。这就远超常人了。

  刘备遂问道:“如之奈何?”

  诸葛亮笑道:“这个就要刘公帐下文武好好思考对策了,亮一幼童,如何能办此军国大事!”

  刘备哑然。

  (诸葛亮?这个脑洞是不是开的有点大?但是放着不收,明显就是bug了。根据考证,诸葛亮这个时候确实在阳都县,曹操征陶谦时诸葛亮跟诸葛玄去了豫章,诸葛瑾去了江东。且看看俺给诸葛亮设计的成长之路吧。)

  。VIP中文_

  请收藏:https://m.lewen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