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五章 孙元化的无奈,中朝合作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的生财之道,比如贩卖辽东特产。靠着辽镇的家底,只出不进,能支撑多长时间?

  狐疑犹豫,孙元化并没有马上同意。反正,朝廷还没有下手,只是风传,辽镇此举看来也象是未雨绸缪。

  东江军再次获得大捷,在朝廷眼中的分量再次增加,孙元化担心朝廷便要真的对辽镇下手了。

  出于对辽镇的感情,孙元化不希望看到辽镇被瓦解,但又没有别的好办法。

  甚至于,在就任巡抚之前,其师徐光启就告戒过他,莫要掺与朝廷决策,只管专心西学炮术,助力平辽灭虏,必成大事。

  辽镇到底会何去何从,朝廷真的要摧毁这支尚堪作战的部队?辽镇要自救,会不会走什么极端?

  孙元化胡思乱想了半晌,终于还是没有头绪,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无能为力地等着事情的发展变化了。

  ………………

  如果没有东江军,或者是没有东江军的发展壮大,辽镇这颗毒瘤还会生长、扩散,并吸干大明帝国最后一滴血。

  而象孙承宗、袁崇焕之流,不过是辽西将门利用的对象,表面上的服从,只是他们的主张能给辽西将门带来巨大的利益。

  至于从各地调来,在战场上跟关宁军并肩作战的友军们,被关宁军出卖,更是关宁军的常规操作。

  外来的将领更是被排挤,没有立足之地。勉强留下来的,也指挥不动手下的关宁军大爷们。

  历史上的崇祯十二年,清军进犯宁远,时任宁远团练总兵的金国凤要率军出击,却没人愿意随他出战。

  金国凤愤慨之下,只带着两个儿子跟几十个家丁冲出宁远城,跟清军死战,随后战死。

  金国凤不是辽东人,他是宣府人,在关宁军眼中是外人。于是,万余士兵便眼睁睁看着他们的主将去送死。

  时任蓟辽总督的洪承畴在金国凤战死后,自己都感到害怕,后背直冒冷汗。他赶紧上奏崇祯,乞求皇帝下旨“惟总兵官令是听”,能让关宁军收敛一些。

  为此,他还主动向辽西将门示好,领衔举荐宁远团练总兵一职由关宁军中的后起之秀吴三桂接任。

  洪承畴也看明白了,关宁军要让外将来指挥,还是被坑死的下场。由辽西将门的人来统领,兴许会好一些。

  可惜,到了松锦大战,吴三桂又以常规操作坑惨了洪承畴和其他明军。他和在同总兵王朴率先逃跑,打乱了整个布署,导致了明军的大崩溃。

  可即便如此,朝廷事后也不敢严惩,王朴被砍头,吴三桂却依旧能统领关宁军,只是轻得不能再轻的一个责罚。

  正因为关宁军的种种劣迹恶行,郭大靖才为之深恶痛绝,决心下死手收拾他们。

  当然,还不能一下子就把辽西军头给逼到绝路上。郭大靖计划分阶段实施,如同温水煮青蛙,让辽镇逐渐衰落,直至完全消失。

  请收藏:https://m.lewen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