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九十七章 战略形势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老百姓的印象中,战争还停留在排兵布阵,两将交锋,锤来枪往,一打几十个回合;或者就是万马军中,纵横冲杀,七进七出,血染征袍。

  但在实际战争中,已经很少有关张之将。特别是火器时代的到来,不管你武技多高,在激射的铅弹下,也和普通士兵一样,丧命只在一瞬间,没有什么特殊。

  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个使用弩弓的农夫,能干掉严格训练、装备精良的骑士,就是最好的写照。

  东江军能够击败骑**湛、武技高超的建虏,不仅是靠着火器的犀利,还有严格训练之后的集体作战。

  不光是步兵,还有飞骑,也是凭借团体协作的战斗,来弥补个人战力的不足,才能与建虏抗衡,并战而胜之。

  这也不是什么投机取巧,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战争进化的终极版。集体的力量,各兵种协同,才是胜利的保障。

  步、骑、炮,东江军看似和其他明军也是一样的兵种,但实际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作战模式。

  炮兵是独立的,且训练有素,火炮数量也出奇的多,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也是截然不同的。

  骑兵也是相对独立的,作为最后的追杀收尾,无所畏惧的冲锋,将击溃敌人最后的意志。

  春耕过后,各协补充完毕,不管是步兵骑兵,还是炮兵,都进入了紧张的训练之中。

  特别是在盖州,三协驻守于此,行于路上,便能看到以营为单位建起的营地,以及训练场地,能听到枪声和喊杀声。

  燧发枪加刺刀的组合,使得郭大靖终于能够传授后世的刺刀拼杀术,动作简练实用,成为了步兵必学且要达到标准的科目。

  东江军将士之前要求必须掌握的技能是两项,一个是火枪装填射击,一个是骑马。后来,步兵又多了刺刀格斗;飞骑则是刀法劈砍。

  远处,步兵们在喊杀连天地进行训练。郭大靖和几个将领,则围着新型辎重车和炮车在打转,品评着优劣。

  吴孙《兵法》有云:有巾有盖,谓之武钢车。

  从汉代开始,武刚车从只能用于作战,逐渐演化成了多用途军车,其既可以运送骑兵、粮草、武器装备,保证前线士兵的后勤补给,也能用于作战。

  而经过郭大靖等人集思广益造出来的武刚车,看起来象个带着轮子的方柜子,柜里可装粮草弹药,柜外安着长矛。柜子顶板掀开撑住,便是类似巨盾的存在。

  作战的时候,车头掉过来,车轮一卸,巨盾一支,火枪兵便可在其后得到掩护,并把火枪架在巨盾上沿的锯齿状边缘开火射击。

  “从停止前进,卸车轮、立车板,到火枪兵做好射击准备,只需要二三十息的时间,算得上很快了。”

  尚可喜伸手拍了拍厚重的大盾,说道:“再辅以拒马、铁蒺藜,应该足以遏制抵挡敌骑的冲击。”

  请收藏:https://m.lewen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