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八章 商讨计议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领导坐镇压制,互不服气的将领难以精诚团结。

  毛文龙笑了,慨然说道:“本帅任东隅一面,彼不奉诏,岂敢杀我。果奉诏,便是足不出金州又有何益?”

  郭大靖看着毛文龙,他说话的语气,与其说是狂妄,不如说是悲壮。

  难道毛文龙真看不出袁崇焕的险恶用心,那可是太小瞧他了。

  早在断绝东江粮饷之时,毛文龙已经觉察到危机,写信给南方的妻子,言说:“外有强敌而内有公卿,必死不久。”

  但面对越来越险恶的压迫钳制,毛文龙却不能退缩畏惧。

  不管是提兵登州,还是去宁远向袁崇焕索饷,为了东江镇军民的生存,他都有死的觉悟。

  只要皇帝下了诏书,无论怎样,毛文龙都准备接受。

  君让臣死,臣不能不死。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思维习惯是根深蒂固的。

  郭大靖没有提醒毛文龙,袁崇焕胆大妄为,有可能会矫诏乱行。

  首先,这在当时,在毛文龙看来,是不可能的;其次,郭大靖还有自己的谋划,如果历史上的双岛阅兵还会重演,将是他的一次好机会。

  现在,郭大靖缺的是资历和威望。尽管以利益和战功,他在东江军将领中已经脱颖而出,但这还远远不够。

  所以,毛文龙不能死,要让东江军精诚团结、令行禁止,除了他,还找不到替代者。

  郭大靖需要毛文龙扶上马,再送自己一程。否则,灭虏平辽的大计,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

  “末将给方正化提了建议,让他派人持书信去宁远催讨粮饷。”郭大靖坏笑着说道:“成与不成,东江镇军民都会感念他的恩情。”

  毛文龙呵呵一笑,说道:“你倒是会安排,监军太监也敢给差使?不过,这倒也不错,省得他无所事事。”

  郭大靖说道:“方正化这个太监嘛,还算可以。可惜,皇帝现在只信袁崇焕,连内官的报告都不相信。”

  “不是不相信,而是拿不出钱,或者说是把钱用错了地方。”毛文龙叹了口气,说道:“朝廷开始裁汰蓟州军队,由巡抚王元雅主持。本帅对于建虏绕道入关的示警,朝廷全然不当回事。”

  蓟州、密云、永平三协兵力总数为十万七千人,岁费合计一百零八万两。

  虽然明末各边镇都存在着空兵虚饷的问题,但在没有后续安置办法的情况下,崇祯下旨在各边镇裁汰冗兵,势必引起混乱。

  顺天巡抚王应豸按照崇祯的旨意执行裁汰,节约岁费57万两。但却于八月间引发蓟州兵变,崇祯毫不留情地将其下狱,换上王元雅继续执行裁汰。

  忠心任事的下狱查办,奉旨办公的崇祯不去保,可见其人品之卑劣,性情之凉薄。

  只不过,崇祯为了省钱而裁汰冗兵,不仅引发了蓟州的动荡,还为建虏绕道入关后的抄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请收藏:https://m.lewen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