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_大国股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些同志见他翻译的不错,建议他找到中大领导,付梓印刷,不过被张学道拒绝了,他有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怎么可能有资格翻译鲁迅先生的文章,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张学道不愿意跟文学沾边。

  他很清楚,越是意识形态浓厚的时期,越不适合搞文学,那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所以在回国前,那部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俄语版《呐喊》被他悄悄地烧掉了。

  这是他很早就养成的习惯,无论他写了什么,一旦完工就一定会烧掉原稿,一个字也不剩,这也是跟记忆中的吴冠生同志学习的……

  就在张学道津津有味的阅读《呐喊》陈绍宇心里却有些烦躁他甚至相当不满意,怎么只是吴冠生找他谈话,不应该是那个只有四个手指的党的第一书记找他谈话吗?

  难不成东方部的电报,中央没有看到吗?

  不过刚刚来到中央,陈绍宇也知道现在不是他抱怨的时候。

  陈绍宇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静静坐在那里看书的张学道,这家伙倒真能坐得住。

  即便把张学道当成小弟,但是陈绍宇同样很清楚这个人相当厉害。

  大革命失败后,当时顽固坚持环太党和国民党联合的钢铁同志,在中大的支持者并不多;但是张学道却不管大部分同志的白眼,异常坚决的站在钢铁同志一边,甚至还搞出了一张大字报,把托派骂得狗血淋头,这股眼力劲让人不得不服。

  另外还有一件事,支持托派的校长被赶走后,中大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派是代理校长为首的教务部,一拍是支部局书记代表的支部派。

  两派发生激烈争论,教务派坚持认为学校的党务工作搞得一塌糊涂,而支部派则坚持说学校的教务搞得杂乱无章。

  双方互不相让,争论了好些天也没达成一致。

  而许多不愿参加两派斗争的学生被称为第三势力,当时他好不容易想到了一个结束争论的妙计,那就是牢牢掌握第三势力,利用它来联合支部派,打击教务派,从而全面夺取中大的权力。

  没想到就在他兴冲冲献计时,米夫告诉他,张学道已经建议过了,跟他想得一模一样;要不是张学道平时不怎么爱说话,在同学当中的影响力一般,米夫必须借重自己,来执行这条计策,这一次决定中大格局的大事,就变成了张学道一个人的功劳,那又如何有他的今天……

  这也是为什么他一定要带张学道回国的原因,把这个人留在米夫身边,时间一长,哪里还有他的立足之地,毕竟人都会成熟的,这一点不得不防呀!

  张学道和陈绍宇各有心思,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到了晚饭时间,两人吃了一顿相对丰盛的晚饭,除了豆腐饭以外,竟然还有一碗白切肉,这让张学道有些不安,他悄悄地在陈绍宇的耳边嘀咕

  请收藏:https://m.lewen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